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官网)

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官网

5月18日下午,2023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我院18位研究生的31件(组)作品。

此届研究生毕业展以多样态的作品面貌呈现出雕塑学子回归对雕塑本体研究的坚守态度,肩负回顾历史、关注当下并以创新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探索各种形式与媒介跨界融新模式的开放姿态,以及主动迎接人工智能技术对艺术发出挑战的探索精神,反映了我院各个导师工作室对培养目标、教学过程、研究方法的不同要求,也是近年来我院大胆推进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改革与调整,打破导师个人负责制单一模式,打开专业与院系的壁垒,实现“宽基础+精创作”、“纵向延展+横向破壁”、“总体把控+个体发展”教研新模式所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集中体现。

我院研究生教学一方面强调研究范围与兴趣的线性延展,另一方面注重对研究深度的内向延伸,今年有多位研究生延续研究生阶段甚至本科阶段的具象写实系统,努力探寻具有标识性的个人语言风格,不断探索当代具象雕塑表现范式与创作边界,立足兹情兹景、此时此地的真诚诉求,以表达“回望文化历史、体察山水万物、关照社会现实”的艺术理想与家国情怀。

问题是创作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此届毕业展有多件作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关注社会发展进程中当下现实与文化语境的变迁对人的影响,对城市化中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回溯乡愁与记忆复现、灵魂栖息地的修建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以个人视角管窥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作出个体化的判断和回应。

身体作为重要的感知媒介,其直接真切的感官体验成为激发青年学子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展览中多件作品以身体为尺度,注重捕捉日常生活中敏感而新奇的感受,持续探索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边界,通过多媒介手段营造“剧场化”的效果与空间场域,构建物体、身体、空间、时间的互文关系,以此引发对大时代背景下,在不同社会角色中“我”之身份的认同与确立。

在人工智能全面来袭及“世界图像时代”语境下,具有开放思维、创新意识的创作者们以主动拥抱新型概念与科技的态度,对感应装置、电动装置、数字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转译,通过媒介及技术的融合拓展表现形式的边界,同时又谨守独立自觉的批判意识,反思科技过剩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

展览展至5月28日。

展览现场

作品欣赏

郭伟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流》

《回》

《空》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乐园系列》

作品质材:树脂、大漆、金箔

整体尺寸:400×300×250cm

《升》:66×70×90cm

《流》:100×100×90cm

《回》:70×20×130cm

《空》:50×30×70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乐园系列》源于对先秦神话与战国时期楚国青铜神兽的创想,借助神兽的“形”“态”“势”来表达“异空间”的存在,创作者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以个性化的具象雕塑语言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转译。

陈志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what is,what if, what next》

作品质材: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70×90×200cm、50×50×190cm 、 80×170×200cm

指导老师:张健

创作说明

科学、哲学、艺术一直是在相互交织、启发和影响中发展。面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面对生命形态可能从所谓“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过渡的想象中,数字生命是否是人类实现永生的唯一途径?如果大脑是人意识的载体,那么仅仅保留大脑却失去身体的人还能不能算是一个人?拥有意识与情感的仿生人是否可以拥有人权?这些都将给我们提出新的哲学命题和对未知世界自由的想象。

张雨扬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向前!》

作品质材:树脂

作品尺寸:245×95×110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在抗美援朝三所里阻击战中,志愿军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14小时急行145里,成功完成任务,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作品运用现实主义象征手法,以蹒跚却坚定的步履、疲惫却坚毅的神情和紧握的沉重钢枪,表现志愿军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与战胜强敌的决心。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考验》

作品质材:树脂

作品尺寸:70×70×45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该作品塑造了第一批解放军战士伞降汶川地震灾区的场景。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情况下,于五千米高空的纵身跃下,这是赌上生命去拯救生命的伟大一跳。

徐毅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洽》

作品质材:现成品装置、影像

作品尺寸:850×100×400cm

指导老师:陈克

创作说明

作品通过父子共同参与艺术实验的形式,“借物喻情”弥补亲人之间不善于表达爱、缺乏沟通的遗憾,“以物代言”将艺术融入生活、改变生活。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家庭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并带来新的启示。

张雪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半句再见》

作品质材: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400×400×200cm

指导老师:张弦

创作说明

旧物携带着个人情感与集体记忆,潜行于每一个平凡的日常,他们在时空中穿梭,诉说着过去、当下和未来。那些关于情绪空间、人生剧场和城市巨变的话题铺陈展开。我们的日子持续生长与流动,而他们却不再鲜活,逐渐沉没、消失。但有些事,他们会记得。

林汪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叠相》

作品质材:桧木

作品尺寸:一组五件 约150×110×100cm

指导老师:高蒙

创作说明

作品以表现人与动物关系为切入点,在双重比拟中探寻人与动物的叠合之相以及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在手影游戏中,以人的身体语言对动物形象进行模拟,通过变换形态在融为一体的异质同构中呈现自然天性,试图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吴玲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身体”、数据、身份》

作品质材: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500×200×230cm

指导老师:张健

创作说明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5G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传统物理形态的生活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的云生存方式。假如人是一堆电信号,你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记忆都可以通过数据线存到电脑中时。由此,你的“身体”被加密、存储、售卖、无限复制甚至实现了永生。此时此刻,你是谁?你将到哪儿去?在未来,你会选择从一个碳基的你转变为一个硅基的你吗?把意识上传到云端,以此实现永生吗?

胡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被遗忘的花朵》

作品质材:樟木、台湾白木、柚木

作品尺寸:400×200×400cm

指导老师:杨学军

创作说明

作品灵感来源于留守儿童的童年经历,作品以中间小男孩为主体,四周都是他记忆中某事某刻某个瞬间相关联的物品,如坍塌破碎的积木房子,陪伴身边的小动物等。作品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运用拼接的造型语言,最后形成了一个虚幻的场域,以此表达对于爱、温暖、家庭的渴望。

凌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江山》

作品质材:不锈钢、玻璃钢

作品尺寸:200×180×180cm

指导老师:杨学军

创作说明

作品灵感源于汉字“鼎”,以造型语言对其进行意象表现,作品上方是用百家姓氏榫卯而成“国”,作品下方是手持劳作工具,呈弓腿马步姿势相互支撑的人民。人物形象由楷书笔画塑造而成,力图还原汉字的对称与均衡美,表现中华民族对礼法与道德的追求。古今同脉的汉字沉淀着深厚的民族历史,人民是家国的支柱,文化是我们的灵魂脊梁,以表现对华夏文明的弘扬与传承。

刘昕琳

《杲巳》

《杳巳》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杲巳》《杳巳》

作品质材:树脂着色

作品尺寸:61×46×55cm ;47×40×82cm

指导老师:杨学军

创作说明

蛇是中国文化里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在古代巴蜀等地区甚至以蛇为偶像进行崇拜,其独特的身体特征可以很好的和绳结互相结合。“杲”和”杳”分别是明亮和昏暗的意思,与中国结的人字面和入字面有相对应的意味。将两件作品组合展示,从创新的角度将古老的东方文化与现代潮流文化进行结合,试图展示两种文化交融的可能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绾烛》

作品质材:综合媒材

作品尺寸:66×59×75cm

指导老师:杨学军

创作说明

作品以中国結为主題,以烛龙为表现对象,在表现形式上将传统的具象雕塑和现代的手办潮玩相结合,试图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化表达。

郭梓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某时某刻》

作品质材: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80×70×220cm

指导老师:张弦

创作说明

将肉身的感受与经验融于偶中,互有血缘关系的三代被置于分隔开的空间中,有形与无形的线连接着它们。黑与白的空间构造、偶似人的姿势动作、日常物品的放置堆积,构建了真实又虚幻的场景。这是我脑海中日常生活的某一时刻,也是我内心感受的一个凝固瞬间。

董宇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森林祭礼—记忆居所》

作品质材:石膏,色粉,丙烯墨水,石膏绷带

作品尺寸:360×360×200cm

指导老师:陈晓阳

创作说明

当记忆存于脑海,再度回首像梦一般幻化,好似在森林中飘荡的树木植被的影子若影若现,细节逐渐断裂与缺失。其间北方故乡的白杨长满眼瞳,名为树疖,南方广佛的木棉长满尖刺,是为瘤刺。这种自我审视的第三者视角与人性本质带来的刺痛感相伴相生。在我内心最深处,记忆像森林中的野草灌木与荆棘,交杂在一起,鲜活跳跃。但一经接触就被尖刺刺痛,被虫蚁蛀食。森林给予我勇气去坦然面对这些不经意间的刺痛和不适。

邓伟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观沧海》

作品质材:树脂

作品尺寸:90×160×57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作品以诗人曹操为创作对象,选取曹操在沧海边上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的情景为背景故事,用意象的手法表现海浪整体视觉,通过人物形体、动态、形象,结合表现海浪的肌理效果,体现曹操悲凉慷慨、气魄雄豪的戎马生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高山流水》

作品质材:树脂

作品尺寸:144×44×37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作品以中国古代音乐家伯牙为创作对象,在人物形体上作前后方向的压缩,以获得国画长卷般广阔的视觉空间,青烟薄雾般的肌理相互挤压形成粗细朝向变化不一的线条,状如远山边界般的人物衣纹在山的反衬下,表现水意象的朦胧美感,体现伯牙以自然为师的创作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米芾拜石》

作品质材:树脂

作品尺寸:52×55×103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作品以米芾为创作对象,取势太湖石,借水流动的意象表现米芾豪迈又执着的性格特征。

高佳赓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俊巴村的廓孜舞》

作品质材:树脂

作品尺寸:90×102×170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作品以俊巴渔村藏族船夫的民族歌舞廓孜舞为创作蓝本,采用综合构成形式,旨在展现廓孜舞粗犷朴实、铿锵有力的特点与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枪声不息歌声不止》

作品质材:树脂

作品尺寸:120×35×75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作品融汇了黔东南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芭莎苗寨。作品通过竹架与人物的穿插、人物重复的构成,描绘了芭莎人爬上竹架,对天鸣枪的民族习俗。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黄河谣》

作品质材:树脂

作品尺寸:60×40×44cm

指导老师:陈克、陈宏践、韩小囡

创作说明

作品通过形体挤压与膨胀的造型语言,表达出黄河边的筏客奋力吹鼓羊皮筏的景象。

邝智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漫漫碎》

作品质材: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卓国森

创作说明

作品内容主要是对“回溯的时间”和“自然与工业”的探讨。通过对收集回来的木板、木质制品碎片进行重组,将时间“可视化”,使观者与过去、当下及未来对话。

刘旭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于此间降临之物》

作品质材:音响装置、木、石、竹、骨、羽毛、面粉、镜子

作品尺寸:300×300×192cm

指导老师:陈晓阳

创作说明

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废弃物与现成品,运用挪用并置的手法,混合多种媒介形式,为矛盾统一的废弃空间引入远古时期对自然的崇拜,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看待世界,进而反思精神物质内外交困的现代性问题。

沈梦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踏梦神舟》

作品质材:青铜彩绘

作品尺寸:158×50×84cm

指导老师:杨学军

创作说明

以自身的憧憬作为灵感源泉,“乘风破浪”、“飞云踏海”、“劈波前行”是作品的潜台词,“超越现实”、“向未来”是作品追求的意境。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是作品的主要艺术理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无忧时光》

作品质材:树脂彩绘

作品尺寸:75×88×120cm

指导老师:杨学军

创作说明

时光往复,愿梦想如初,愿时光温柔,愿岁月无忧,愿心之所向未来可期。

孙志光

《游》

《击》

《突》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网》系列

作品质材:螺纹钢

作品尺寸:350×260×170cm

指导老师:黎明、夏天

创作说明

网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收获的象征,但对于某些特定的事物来说却是一种束缚,作品塑造出现实社会中不同状态下游离的形态,表达出对压抑情绪的挣脱和对抗。

更多精彩阅读

合作推广、交流、分享

联系电话:15901436856、15110287188

微信:diaosupindao

邮箱:diaosupd@sina.com

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